![]()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投稿來源:翟菜花 近日日本最大二手交易平臺Mercari日前對外宣布,將與阿里巴巴合作啟動跨境銷售。不久后,Mercari將登陸淘寶和閑魚,消費者下單后,由電商服務平臺BEENOS負責代購,隨后將貨物發往國內。 Mercari作為日本最大二手交易平臺,一直以來在亞洲范圍內都久負盛名,而閑魚作為國內首屈一指的二手電商平臺,二者的聯合碰撞起的全新火花,能打開跨境二手電商的新鏈路嗎? 二手與跨境,電商后意識形態的新鸞鳳 自流量為尊的互聯網商業態勢席卷之后,電商在不停演變,從最初的圖書到衣物綜合,再到各垂直電商、社交電商、小程序電商等等,電商的行態在千奇百樣,圍繞著線上線下涌現出的新零售、無界零售、智慧零售等,各式各樣的業態也是層出不窮。 而二手電商與跨境電商正是如今移動互聯網后世代的佼佼者。 根據申萬宏源發布的《掘金萬億閑置經濟,二手電商快速崛起》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預計整個二手市場規模超過萬億,二手電商交易規模達到3745.5億元。 同樣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2020-2021年中國跨境出口B2C電商年度發展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出口B2C電商僅在北美市場的成交額就高達4573億元,同比增速可超過35%。 然而二者的成功性在本質上有些區別,對于二手電商而言,其成功背后有著社會消費意識演變層面與物質發展層面的原因。 意識演變層面:體現在二手消費意識的通達 比如說之前的共享經濟熱潮,很多領域就是以一種“偽租賃”的形式將物品的“使用權”與“所有權”進行分割,圍繞方便實惠這一觀點的運營改變了不少人的“精神潔癖”,讓更多人開始愿意接受他人用過的物品,消費意識進一步回歸到價格與價值的本質思維上來。 此外公益與環保等社會層面意識也開始影響到消費主流,像蘋果、小米很多品牌都圍繞“環保”的旗號不再提供、或者是自選是否需要充電器,本質上也能反映出社會意識形態對于環保的重視。而二手市場天然的具有這種環保性的“物盡其用”,符合當下的消費理念。 物質發展層面:體現在存量市場的價值釋放 時下整個移動互聯網商品經濟早已經不再是匱乏期,越來越豐沛的經濟能力、越來越多的物質產品,再加上各種產品迭代速度日益加快,進一步縮短了市場換新周期,讓整個社會漸漸步入存量市場。 拿二手市場占比較重的手機來說,目前我國居民手機更換周期已經從18個月縮短至15個月,消費者兩年內更換手機的比例達到了44.34%,有超過83%的用戶家中囤積著2臺及以上的廢舊手機,早已步入存量時代。 尤其是后疫情時代下,社會消費的換新力進一步被壓抑,反而成了二手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一。 在過去的2020年中,整個二手市場非但沒有受疫情影響一蹶不振,反而愈戰愈勇。閑魚用戶激增,GMV突破2000億元;轉轉的自營手機業務訂單環比增長75.9%,GMV環比增長達到107.2%;愛回收實現了年支付成交金額超255億元。 而跨境電商則是全球經濟趨同化下的時代縮影。 跨境電商的繁榮往往代表著一個時代經濟的集大成體現,遠古時期的羅馬、長安;蒸汽時代的倫敦、巴黎;如今的紐約、上海等,重視跨境貿易不僅僅是消費層面的事,更是整體經濟實力的縮影。 尤其是在如今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全球經濟空前的實現趨同化,是最利于跨境電商貿易發展的時期,也是跨境電商經濟價值最高的時期。 用戶端追求國際大牌的消費熱潮自不必提,而除此之外,資本與政府對跨境電商的支持更顯得格外強勁。 根據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融資數據榜》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跨境電商領域共有33家平臺獲得融資,融資總額超70.9億元,能明顯看出資本對于跨境電商的青睞。 一方面是不斷壯大的二手電商,另一方面是如日中天的跨境電商,這樣強勢的一對鸞鳳所誕下的全新電商形態,天然帶有二者的市場利好,也讓二手跨境電商從出生就帶有天然的“血脈”優勢,各方投以期待。 現金流制約下的低消費者剩余 強勢的行業利好固然能讓跨境二手電商起點高人一步,但經濟形式從來都不是簡單的“1+1=2”,跨境電商與二手電商的融合過程中,也會消耗掉各自的一些優勢。 1、跨境方面的現金流效率問題 很多人覺得在跨境二手電商中,供應鏈體系中物流是最為頭疼的一點,但是在此次閑魚與Mercari的合作中,恰恰是物流這一點不用太過于擔心。 因為物流體系走的是日本服裝跨境電商平臺BEENOS的網絡,而早在2019年7月4日,BEENOS就推出過跨境電商網站FASBEE,正式面向臺灣和香港兩個地區,可以說早已經有跨境貿易物流的經驗與成功案例。 而在供應鏈的上下游Mercari與閑魚中,一個是不缺少優質的供給,身處于第4消費時代,且整體社會信用體系較為完善的日本作為供給端更具優勢;另一個是不缺少購買用戶,閑魚9000萬的MAU足夠消化。 其實相較于中層的供應鏈體系來說,跨境二手電商、或者說全部的跨境類電商來說,現金流的效率問題是運營中更難處理的存在。 整個互聯網時代中,圍繞現金流做文章的大有人在,現金流也和信息流廣告并稱為移動互聯網最基礎的兩大盈利方式。可以說在積少成多形成的龐大現金流下,多在中間放置一天,所產生的利益都是海量的。 而一直以來在企業的行業化運轉中,現金流是攸關生死的部分,現金流存量的多少也意味著一個企業在面臨突發狀況下的韌性有多強。而且現金流具有動態屬性,有流入也有流出,而一旦流入的現金流少于流出的現金流,那企業就會遭到眾創甚至破產。 以往來說跨境電商的都是B2C的形式,引入的大多都是國際知名大牌,這些企業有著豐沛的現金流儲備,在現金流效率上沒有這么苛求。 但在二手跨境電商中,售賣方往往是C端或者是小B團體,這些較小或個人往往沒有足夠的現金流去做兜底,及時的回款輸血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小B團體來說,每一筆遲到的回款都有可能是拖垮小B團體跨境經濟的最后一根稻草。 這也就意味著在跨境二手電商的未來活動中,不僅僅要講究運輸的效率,更要注重現金流的效率,強調多邊經濟的綜合性服務,為客戶的現金流安全保駕護航。 2、二手電商的消費者剩余價值問題 英國著名的經濟學家馬歇爾用消費者剩余來表示企業對社會的貢獻,他表示消費者剩余是消費者愿意為某商品/服務支付的最高價格與實際付出之間的差額。 對于一家服務平臺來說,社會上關于自己服務的消費者剩余的總和就是該平臺對社會的貢獻。 原本來說,二手電商就是一種消費者剩余很高的行業。因為二手電商本質是閑置經濟,通過自己閑置的物品進行低價的二手售賣,讓更多地用戶能夠以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更優秀的產品,從而創造出更高的消費者剩余。 這本應是二手電商的優勢,但在跨境二手電商中,這種優勢反而得不到發揮空間。 跨境電商的交易成本中物流與供應鏈體系的成本占比相較于一般的二手電商要高得多,那么也就意味著這些跨境二手產品的輸入中天然的附帶有更高的物流服務支出,而平臺斷然不會長期負擔起這部分支出,最終還是要由交易的C2C雙方來承擔。 那么相應的局面就是要么購買端需要支付的價格更多,要么是售賣方獲得的利益降低,而這樣就會導致在跨境二手交易的活動中所產生的消費者剩余價值降低,對于用戶與社會經濟的市場利好降低。 而且在較為復雜的二手市場中,售后與維權的壓力一直都存在,跨境二手電商過程又相較于普通的二手電商更長,在維權與售后難度上更為困難,這無疑會增添用戶的顧慮,更不利于行業發展。 總的來說,跨境二手電商的形式天然帶有市場的利好,但在其發展過程中仍需注意現金流效率與消費者剩余價值的問題。所謂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每一個電商的新模式都需要時間去檢驗,屬于跨境二手電商的舞臺已經搭建,這場大戲才剛剛開幕。 |
免責聲明:本站部分文章和圖片均來自用戶投稿和網絡收集,旨在傳播知識,文章和圖片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僅供學習與參考,請勿用于商業用途,如果損害了您的權利,請聯系我們及時修正或刪除。謝謝!
始終以前瞻性的眼光聚焦站長、創業、互聯網等領域,為您提供最新最全的互聯網資訊,幫助站長轉型升級,為互聯網創業者提供更加優質的創業信息和品牌營銷服務,與站長一起進步!讓互聯網創業者不再孤獨!
掃一掃,關注站長網微信